第一百五十五章 赶年集、买金丝雀(1 / 1)

陈小梅看着孙女吃完早餐,让她进屋把睡衣换下来,给她选了一条毛衣连衣裙,配上裤袜和公主鞋。

蒋非要去镇上买无土栽培草莓的基质,顺便去花鸟市场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金丝雀。

刚好是赶集日,陈小梅和星星跟着一块去置办年货。

蒋非从山上下来时,看到妈妈和女儿已经准备好了。

他三下五除二吃完两碗瘦肉粥,拿上车钥匙,载上她们出发。

“哦耶!赶年集去咯!”星星坐在后排,欢呼着喊道。

赶集,自年初开始至年尾腊月前的所有赶集叫做日常集,进入腊月后的赶集日叫做年集。

陈小梅今早给孙女梳头发扎辫子时,跟她说了赶年集的事情。

“奶奶,我们要去集市买哪些东西?”

星星趴在车窗前看了一会外面熟悉的村子风景,转头抱着奶奶的胳膊。

“爸爸平时总夸我记性好,有我记着,要买的东西就不会忘了。”星星认真地说道。

“好,你帮奶奶记着,要买灯笼、对联、瓜子糖果、柚子、甘蔗……”陈小梅乐呵乐呵地说道。

之前有一次到镇上赶集,陈小梅出门前还说着家里的锄头坏了,要买一把。

路上还念叨了几遍,结果去到集市就忘了个一干二净。

她回来后跟星星说了这事,没想到星星还记着呢。

听着妈妈和女儿说着要置办的年货,蒋非对这次赶年集多了几分期待。

他有六七年没有赶过年集了。

工作了之后,每年都是在春节前一两天才回来,家里的年货早置办好了。

蒋非回想起来,高中和大学他也没正正经经赶过几次年集,那时他不爱跟着去。

印象比较深的年集,还是小学时候的事情了。

“赶年集,要趁早,慢慢挑,细细瞧,兜兜转转买个宝。”

农村人大多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天还没完全亮,通往年集的大道小路已经喧闹了起来。

蒋非通常是在睡梦中被爸妈喊醒,一听到去赶年集,瞌睡虫瞬间消失无踪,立马从床上爬了起来。

一想到可以买到炮儿,乐的屁颠屁颠的。

“赶年集,挤掉皮。”

那时候的年集是真热闹,熙熙攘攘,人挤着人,稍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踩着脚,疼得龇牙咧嘴。

年味也是真的浓。

……

到了镇上,蒋非停好车子。

三人从车上下来,往集市走去,一路上,春节的气息特别浓厚。

商家都张灯结彩,到处都是春节限定的色调,红红火火一片。

尤其是灯笼摊、对联摊、福字摊……把集市的年味烘托到极致,是集市上最热闹、最吸引人眼球的一角。

星星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街巷两边的集市摊位上,瓜果蔬菜、坚果炒货、熟食小吃……应有尽有,一眼望不到头。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声笑语,整个集市热闹、鲜活,是蒋非记忆里熟悉的年味。

“奶奶,爸爸,瓜子和糖果在这。”

星星挤到摊位前,红瓜子、黑瓜子、冬瓜子、向日葵瓜子,还有花花绿绿的糖果。

“哇,好多啊!”

蒋非从摊位上拿了一个小篮子给女儿:“星星,你想吃什么味的,自己挑。”

“草莓味好吃,青苹果味好吃,葡萄味好吃,柠檬味好吃……”

星星一边抓起水果糖往篮子里装,一边嘴上念着。

陈小梅和蒋非则在选瓜子,有原味的、五香的、椒盐的、话梅味的。

“向日葵瓜子热气,不能多吃,买一小袋就可以了。”

“多买点水煮的红瓜子。”

“冬瓜子也来点,黑瓜子太咸了。”

两人挑选好瓜子,侧头一看星星,她身前的篮子堆得跟座小山似的。

星星也看了看篮子,眨了眨眼睛,抱着奶奶撒娇:“奶奶,我都想要。”

小孩子不做选择。

“行,都买了。”陈小梅大手一挥,让儿子结账去。

蒋非:“……”

提着一大袋瓜子和糖果,三人挤过去买灯笼和春联。

“奶奶,要买利是封。”星星扯了扯奶奶的衣角,提醒道。

“嗯,哪个好看?”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可以了,我们用不完这么多的。”陈小梅赶紧拉着孙女的手。

“奶奶,那个是什么?”

“中国结。”

“很漂亮,我们买一个回去好不好?”

“好,你要哪个?”

“这个。”

……

陈小梅、蒋非和星星一路沿着街巷逛了过去,手上提着的东西越来越多。

后来实在没手来拿了,蒋非身上挂着大大小小的袋子,艰难地穿过人群,把它们放到车子的后备箱里,又挤着找了过去。

以前办哪些年货,是需要精打细算的,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过去赶年集,往往是为了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给小孩子买套新衣服过年。

现在置办年货,除了要买齐出来之前列的购物清单,都是走着走着看到了,觉得有需要就买。

生活条件不一样了,蒋非感叹着。

以前他爸妈给他买一件过年的衣服,都要进了这家转那家,试了这件换那件,只为了买一套既合身又便宜的。

蒋非穿梭在各个摊位前,跟记忆中的年集市场相比,变化确实挺大,更宽敞,更干净了。

但没有变的是那浓浓的年味和热热闹闹来赶年集的人。

从头逛到尾,蒋非发现集市上没有了卖烟火爆竹的摊位,连小孩子玩的烟花、擦炮那些都很少。

这点跟以前很不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