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定下草莓价格(1 / 1)

蒋非开车到镇上买了无土栽培草莓的基质。

跟上次购买的一样,是泥炭、椰糠、碳化稻谷壳、木质颗粒混合配制而成的。

接着去买了配制鹌鹑饲料需要的原材料,把车子的后备箱和后排座位都塞满了。

采购完,蒋非去了一趟芳姐盐焗店,顺路给送了一批鹌鹑蛋过去。

刚好是赶集日,芳姐盐焗店的生意挺好的,顾客一个接着一个过来,中间基本没有空档。

蒋非抱了装着鹌鹑蛋的箱子进店里,老板严信上前来接了过去。

“小非,进屋里喝茶。”严信邀请道。

“不了,严叔,店里顾客多,你先忙着,不用招呼我,我也得回去干活。”蒋非摇摇头,拒绝了。

虽然来店里的顾客多,但他们都是买好了就离开的,前头有刘月芳、严红和高伟,能忙得过来。

蒋非说自己有事,严信便没有多留他,只站在门口聊了几句。

芳姐盐焗店的发展一直就那样,平稳,但在镇上的发展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

严信和刘月芳两口子对现状很满意,两人没有再折腾的打算,能维持住就不错了。

倒是他们的未来女婿,已经跟严红定下婚期的高伟,想要开网店,搞网上销售这一块。

因为两人还没领证,严信暂时没点头同意用店里的盐焗产品开网店的事。

毕竟恋爱和结婚是不一样的。

恋爱时花前月下,结婚后柴米油盐。

现在严红和高伟感情好,高伟的各方面表现,严信看在眼里,没啥可挑的。

严信担心的是高伟跟女儿结婚后会变。

有时也不一定是婚后会变,而是恋爱时把好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婚后一起生活才能看清方方面面。

严信打算等女儿结婚以后,观察一阵再做决定。

蒋非从盐焗店出来,到旁边的店铺打了几大碗豆腐脑。

这家店是老字号了,每逢赶集日过来买豆腐脑都得排队,好吃还不贵。

提着豆腐脑,蒋非沿着街道往前走,买了些樱桃、枇杷、青枣等水果。

路过童装店,他进去瞧了瞧,给女儿买了两套衣服,都是夏天穿的运动装。

清明过后,温度骤升,大家都换上短袖短裤了。

星星刚从花城回到村里生活那段时间,还很喜欢穿各种漂亮的裙子。

后来她跟着村里的小朋友到处跑,到处玩,觉得穿裙子活动不开,便不怎么穿裙子了,更喜欢穿运动装。

路过卖鸡崽、鸭崽、鹅崽的地方,蒋非看到了村里的宋冬云。

她买了一百来只刚破壳几天的小鸡崽,两手抱着个纸箱子,手腕上挂着大包小包,行动困难。

蒋非上前搭了把手,抱过她手里的纸箱子,给她送到摩托车停放的地方去。

纸箱子里的小鸡不时柔柔地“叽叽”叫着。

“宋婶,你上次不是说要自己孵小鸡来养,不在集市上买吗?”蒋非边走边问道。

“哈哈,原本是这么打算的。”

宋冬云笑了两声,说道:“可是自己孵实在太慢了。”

“我们在山上围出一片来养鸡,现在只养了四十多只小鸡。”

“就想着养都养了,时间也花在上面了,不如一次性多养一些,等不及慢慢孵了。”

“说的也是,能照看过来就行。”蒋非点头说道。

“不过,养了这一批,家里有抱窝的母鸡和鸡蛋,还是要孵小鸡的。”

宋冬云看了看纸箱子:“集市上买不到土鸡的鸡崽,这些都不是土鸡崽,一块钱一只买到的。”

“要再孵些土鸡崽来养。”

集市上偶尔有土鸡崽卖,宋冬云之前还觉得一只要四五块钱很贵。

现在想买也买不到,很少人拿土鸡崽来卖。

其实算起来,四五块钱一只也不贵,一个土鸡蛋就能卖两块五。

孵化需要二十多天,期间抱窝的母鸡不会下蛋,而且孵化率不是百分百,会有鸡蛋耗损。

这么一算,四五块钱能买到真正的土鸡崽不错的了。

蒋非帮着宋冬云把纸箱子绑到摩托车后面。

他也没有继续逛了,开着车回村里,直接把基质拉到采摘园。

蒋文康和蒋雨晴过来帮忙搬基质。

搬完基质,蒋非提了豆腐脑下来,他妈妈拿着白糖和一次性碗筷过来了。

他回到村里就给妈妈打了电话,妈妈正好在家。

“四婶、王婶、钟婶、曾婶,过来吃豆腐脑啊。”蒋非朝园里干活的婶子们喊道。

“来了!”

她们洗了手,过来木屋这边。

“大康,雨晴,过来吃豆腐脑,基质等会再弄。”蒋非又去大棚里喊了一声。

蒋文康和蒋雨晴跟着走了出来。

陈小梅打开碗盖,把大碗里的豆腐脑舀出来,分到一次性碗里。

“这豆腐脑好嫩,看着就好吃。”

李家梦走过来,看到豆腐脑舀起来的时候,在勺子里晃了几下,很嫩。

“来,白糖在这,各位要多要少,自己加哈。”蒋非指指白糖。

“好,那我不客气了。”

李家梦端过一碗,往里加了些白糖,搅拌几下,舀起一勺放进嘴里,口感爽滑,入口即化,又香又甜。

“这味道真不错,一吃就知道是哪家的了,小非,谢了。”曾美珠喝了一口说道。

一时间,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豆腐脑的香甜味道。

天气热,在体力劳动后觉得疲累时,来一碗鲜嫩香甜的豆腐脑,吃得超满足。

吃完休息了一会,蒋文康、蒋雨晴到大棚里,把基质装进栽培槽里,用水浇灌透,为定植草莓苗做好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