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海权的远景与现实(1 / 1)

最高通缉 老螃蟹 884 字 3个月前

海权的远景与现实

旧世界的军迷时常津津乐道于讨论海权,那究竟什么是海权呢?这问题似乎非常简单又好像很复杂,如果套用最平实可信的语言来加以描述,海权可以被视作一种使用海洋的权力。;

海权是在和平时期利用海洋航运贸易获得自然资源和经济收益的权力,海权是在战争时期阻止敌方使用海洋获益的权力,通过海权带来的丰厚经济收益建设一支维护海权所需的强大武力,这个互为因果的公式大致可以描绘为海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击沉敌人的舰队只是夺取海权的一种最简单手段,建立一套世界贸易的新秩序,并且从中汲取源源不绝的金钱,这才是海权的真谛,只有消耗没有产出的事情是无法持久的。正如在旧世界,白头鹰作为现任的海洋霸主,数十年来一直在力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根本原因不是什么民主和自由,当然更不是什么普世价值和人权,这是出于维护属于自身海权利益的本能行为。

俗称为小绿纸的美元,在旧世界一度曾被人称为美金,可以兑换固定比例的黄金,由此获得了充足的信用。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便与黄金脱钩,实际上蜕变成了无担保纸币,即是所谓的法币,说白了那就是一张盖戳的白纸啊!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外贸交易的基准结算货币都是美元,像是兔子家进口资源,不论是原油、铁矿石、粮食,抑或是增持黄金,这些商品统统都是以美元计价的。

一句话,只要你继续使用美元来进行世界贸易的结算,白头鹰就可以安心坐在家里玩量化宽松,用每张印刷成本八美分的小绿纸当作真金白银来付账还债和支付军费,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支撑着这种秩序的核心力量是世界贸易,令其他竞争者无法拒绝美元结算体系的力量则是以十一艘航母为核心的强大米利坚海军,所以白头鹰的货币霸权被个别毒舌的专家称作“海军本位制”,倘若不能理解这一点,那就永远认识不到控制海权的重要性。

谁能控制了海权也就掌握世界贸易,谁能主导世界贸易,那就获得了全世界的财富。有了足够的财富作为后盾,再烧钱的武器装备也不是问题,这就反过来强化了对于海权的控制力。

哪怕在刚刚结束的东宁一战中,罗正道重创了地精大舰队和守备舰队,照样也阻止不了地精,实际如何运作经营其实是一窍不通的,这种菜鸟被人玩傻了也不足为奇。

新技术会改变过去的规则,比起同等吨位的铁甲舰来说,操纵一艘木构帆船所需的水手数量约为前者的三倍,海盗铁甲舰舍弃了新世界传统的软帆,采用比较小众的硬帆。

由于在风帆内部有着竹篾编织的骨架作为骨架支撑,硬帆的自重比较大,升帆时需要借助于滑轮组协助提升,降帆有一个人拉开帆索就成了,这大大减少了对操帆手的人数要求。考虑到铁甲舰的上甲板面积十分局促,敌我双方都无法投入大量兵力进行白刃战,一条船配备百十来号水兵就够用了,装备了金属定装弹的新式枪械,单兵火力的强度大增,过去的传统冷兵器基本成了摆设。

海盗铁甲舰在各方面都在缩减对水手的数量需求,举例来说,一艘排水量约为一万四千桶的风帆战列舰,最低也得要一千名水手才能维持日常运转,伺候同等吨位的铁甲舰仅需三百五十到四百人就绰绰有余了。

受到海军技术革新的附带影响,配置了作为常规动力的硬帆和战时加速系统的火箭式发动机,搭载的水兵队又大幅缩减规模,上述的多种改进措施降低了束缚住罗正道手脚的人力资源危机。

没错,新建一艘铁甲舰只需要砸钱,配齐了一群忠诚可靠,能力干练的水手和具备良好素质的舰长却不是靠一味钱能砸出来的,换个思路这样一想也就不会觉得推行铁甲舰是一笔亏本买卖了。

不必讳言,罗正道身为穿越者完全谈不到畏惧技术扩散,技术越进步就越能玩出新花样来。沿用数千年的原始地精火箭被他玩出了一鱼两吃的菜码,迫使地精第二帝国不得不反过来模仿学习他的成功经验,这足以证明比对手更快进步是比守住秘密更有效的致胜手段。事实上,战争形态越接近旧世界的现代战争模式,罗正道就能越体会到如鱼得水的惬意滋味,与其在自己不熟悉的低水平模式上跟敌手鏖战,远不如把水平拉高,打一场他更熟悉的战争来得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