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再是心有灵犀,两人也都知道各自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决不能自毁前程。
儿女情长对修士来说,都要放在修行大计之后,更别说对于凤谦和陈淮生二人来说,现在更不是你侬我侬的时候。
于凤谦要和圣火宗的师门长辈一道等待云蜃真境的出现,而陈淮生已经放弃了这个打算,他有自己的行程,但考虑到因为太乙灵体的巨大花销,哪怕于凤谦帮他借了几万灵石,仍然是所剩无几。
而要继续南下还要去汴京和洛邑,保不准可能还有其他需要,陈淮生又在圣火宗这边借了二万灵石,才觉得踏实。
在汴京城没花出去,但在洛邑城,陈淮生就打算要把这二万灵石派上用场了。
“按照你的要求,我选了选,这里有三十二份道经功诀,你自己可以先看一看,如果觉得对你有用,你就留下,……”
上一次在华林园事情上的合作让宓少华与陈淮生的关系大幅度拉近了,甚至可以说他们二人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关系比起一般的朋友关系更为紧密。
谁都知道这种事情一旦泄露,陈淮生自然无法在大赵立足,要面临来自官家赵氏和道宫以及西唐方面的追缉甚至是追杀,而宓少华则有可能是要直接被诛杀的,甚至都要连累各自所在的宗门和家族。
二人因为这桩事儿被捆绑在了一起,也使得二人的关系远超平常朋友。
三十二册经诀也是按照陈淮生所提及的范围来选的,对宓少华来说,这些东西都没有多少意义,他早就失去了再在修行上前进的动力了,尤其是在看到陈淮生与日俱进的进境,再看看自己的禀赋,就更是没有了兴趣。
宓少华现在已经年近五十,膝下也有四子二女,但四子中有两子一女都是寻常凡人,一子是后天道种,仅有一子一女是先天道种,现在刚满十岁。
照理说,像宓家这样的大家望族,资源并不缺乏,宓少华也算嫡子,他的子嗣自然也能得到优遇,但是宓少华却清楚,大家族也有大家族的难处和痛点。
单是自己父亲这一脉,自己这一辈就有兄弟姊妹二十余人,即便是所谓的嫡子嫡女,也就是所谓道侣所出也是十三人,他们的子女加起来更是多达六十余人,而其中先天道种就有二十余人,比自己这一儿一女禀赋更好的也有六七个。
而且大家族中虽然也谈嫡庶之分,但并不那么看重,自己父亲伴侍所出的兄弟姊妹还有十来个,他们年龄也都不小,一样也有三十多个子女,其中先天道种也有十来个。
也就是说自己这对子女在整个下一辈中根本排不上号,若是一定要论禀赋,宓少华估计要排到十多位去了。
但这仅仅是自己父亲这一脉,自己父亲还有两个弟弟,也就是所谓二房二叔和三房三叔,他们也有子嗣十余人,他们的孙辈也有五六十人,这样算下来,就更不好论了。
这还没有计算更远支的子弟们。
归根到底,都是要以禀赋和进境来论英雄的。
你想要获得宗族的特别对待,想要获得宗族专门的资源扶持,那你就要证明自己,所谓嫡子嫡女也只能在起步阶段能为你提供一些助力,一旦你在某个阶段落后,那么你所获的资源就会自然削减。
而随着包括宓家在内的西京三大家的日益没落,大成宗在洛邑城内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掌舵者,三大家现在都要仰承大成宗的鼻息而活,更多的利益资源都被大成宗所攫取,宓家资源也在每况愈下,那么落到族中子弟们的资源也一样要受到影响。
虽说宓家子弟肯定要比寻常小宗门小家族或者散修的资源多得多,但是和二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的宓家比,那又已经削减了许多了,这种对比也让人心中很不是滋味。
正因为如此,宓少华才不能不考虑更长远一些。
也许三十年五十年后,宓家能够有机会迎来复兴,但是那又和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嗣没有太大关系了,他需要的是现在有足够的资源和灵石来保证自己和自己子嗣的优厚待遇,自己需要更充足的灵石来为儿女提供灵材支持,以保证他们可以在炼气初段期间就能获得更快的修炼进境。上一次华林园地图和情报的提供,让宓少华挣了个饱满盆满,也让宓少华对陈淮生的信守诺言十分满意,信任度极大的提升。
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形下,陈淮生不给,或者随便谎称情况,都能让自己的收益大打折扣,但是陈淮生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如实地支付属于自己那一部分收益。
所以这一次当陈淮生提出在功法经诀上需求之后,宓少华没有做任何推托便径直回家中尽自己所能替陈淮生张罗。
这些功法经诀也都是宓少华在族中藏经所在筛选出来的,尽可能地多一些,能让宓少华做到这一步的,也只有陈淮生了,他知道陈淮生不会亏待自己。
陈淮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宓少华带来的经诀功法所吸引住了。
三十多本经册中,他大致翻阅了一下,涉及到四象修行的有十三册,其中壮骨类的五册,通经类的三册,固髓类的两册,养根类的三册。
这些书籍草草一阅而过陈淮生也无从判断是否就适合自己,但是有几册经诀中的一些奥义陈淮生觉得还是对自己有些启发的,无论如何拿回去之后好好琢磨,也能有较大的的收获。
“《玄木长生经》和《炼神凝髓法》以及《云和归元洗骨术》这几册是最为重要的,另外《元鼎固神法》、《青阳壮根术》也颇有见地,贤弟不妨好生看一看,……”宓少华叮嘱道:“如果背熟的话,最好能把底稿销毁了,……”
陈淮生也明白宓少华的担心,这些经诀功法都是宓家祖辈千锤百炼所悟然后手书录注的,一旦走漏出去,宓少华绝对要吃不着兜着走。
不过他到觉得没什么,修真界的法诀要义大同小异,更多的对大道之术的各自理解,这千百年来灵修何止千万,对道术之义的理解也是百花齐放,有相同相似的也再正常不过了。
你要说你照抄或者偷窃哪一家的道义,无人会信,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拿到的东西是否就适合你自己,或许人家靠着这一经义就能上达通天,修炼成道,你那这就是走火入魔身死道消也未可知。
所以这种去偷窃别家经义的情况极为少见,而各家宗门其实也并不禁止一些经义摆在书斋书铺中售卖,相反还有一些大家更希望将自己的经术要义传播更广一些,最好能够见到自己所悟究竟还有哪些可以拓展突破,相当于是用别人来做尝试。
归根结底还是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修炼路上更多的还是要自己的悟性与自身的禀赋相结合,即便是师尊也只能起到引路作用。
但对陈淮生来说,这个情况就不同了。
因为自身的特殊经历带来了自己的体质禀赋与其他人截然不同,鼎炉的出现和神识内感使得他对自己的禀赋有着超乎寻常的了解和理解,他很清楚自己的根、骨、经、髓优劣何在,也清楚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补短添长,甚至对如何来做到这些都有路径,所以他现在最缺的就是能补短增长的具体经诀。
不是自己知道自己短板强项是什么就能补短添长的,无论是灵根还是道骨,抑或经脉、血髓,你要滋长,健固,舒壮,凝厚,都需要具体的法诀经义来有针对性的修炼才能做到,同样也需要各种属性不同的灵植灵材来配合滋补,才能做到做好最快。
重华派中的法诀经义陈淮生早早就梳理出来一些,但是他发现重华派中传统的基础性的修行经诀更多。
也就是说,重华派中更侧重于从一入门就开始常规传统性的修行章序,对于具体的、个性的、特定时期的、特殊禀赋修行的专门法诀经义却很少。
这也是中小宗门的通病,那就是注重夯实基础,同时看重整体修行水准的均衡发展,对于特别禀赋的人才更多的是通过专门个别指导来实现提升,所以这种修行法诀以文字文档的方式留存下来的就很少了。
而像超级宗门或者大门阀世家的情况又有不同,它们历史悠久,而且宗门内每隔几十上百年就都会涌现出一批绝才惊艳的人物出来,所以它们对这种人才的培养调教更有经验。
而这些人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也会有针对性就自己的情形撰写相关的法诀经义,这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几千年中自然就浩如烟海了。
陈淮生需要的就是这些东西,他可以迅速浏览而过,择其适合自己的,甚至也能替自己身旁人通过神识来探析其根骨经髓,才替她们物色一二适合之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