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朵颜后人(1 / 1)

“我平时无事喜欢多看书,所以对朵颜三卫的往事略知一二。”杨林看着莫日根道:“但毕竟是书中所言,难免要与事实有偏差,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多见谅。”

苏赫巴鲁则在一旁接茬道:“大人既然喜欢读书,那么您应该知道朵颜三卫被朱棣朱老四偷袭的事情。正因为朱老四这个小人的卑鄙无信,才寒了我们三卫的人心,逼着我们不得不与大明为敌。如果不是因为这事,我们这些本应世袭大明官职的三卫后人,何至于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苏赫巴鲁这话一出,周围的气氛顿时一窒,变得极为尴尬和紧张起来。此时一些离得近的蒙古人已将弯刀抽了出来,做好了随时厮杀的准备。

杨林这边的官兵见苏赫巴鲁出言不逊辱骂成祖皇帝,不禁义愤填膺,刀矛也是出鞘虎视眈眈的盯着蒙古人。

最尴尬的是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没想到双方本来聊的好好的,忽然气氛就变了。看着刀矛出鞘的双方,他们只得惊慌失措的让出中间位置向两边挤去。

“苏赫巴鲁,你他娘的太放肆了!这几个月来我把你当做兄弟,什么事都是互相帮衬着。为了不继续当山贼草寇,我把你们带来见把总大人。”

蒋川指着对方斥责道:“没想到你个瘪犊子一见面竟说出如此侮辱挑衅的话!怎么着,想在这儿打上一架?告诉你,老子奉陪到底!”

“蒋川,不得无礼!”杨林将气鼓鼓的蒋川拉回身边,然后看向苏赫巴鲁微微一笑,挥手将落在胸前的一丝灰尘轻轻弹去。

悠悠的道:“成祖皇帝乃我大明一代雄主,行事自是异于常人,岂容升斗之辈非议?你方才直呼他老人家名讳且骂他是小人,按大明律当斩!但念你非我族类,不知我朝礼法。此次不追究,但下不为例!”

杨林说罢脚下一用力,厚厚的青砖随着一阵脆响已碎成粉块。苏赫巴鲁和莫日根见状心下不禁大骇。按以往在江湖草莽间行走的经验,腿上的功夫最是难练。不仅要勤学苦练,还要有良好的天赋。

如今世间能原地不动以脚碎砖的人没几个。而眼前这位明军把总看着年纪不大,没想到却是一位武林高手。

杨林见苏赫巴鲁和莫日根等蒙古人愣在原地不说话,便道:“你们方才提起三卫叛离大明的事,我认为双方各有不对的地方,但归根结底还是双方误解造成的。以致互相猜忌,各怀心机,最后不得不诉诸武力。朵颜三卫虽叛离大明,但还是有功于大明的!”

“哦,愿闻其详!”莫日根回应道。他们这些人自小便是听着长辈们讲着这些往事长大的,所以在心中对大明充满了怨恨和不解。但杨林的这种说法却让他们感到很新奇。

“朵颜三卫从设卫开始至嘉靖年间,与大明纠葛相杀了一百五十多年。在这些年中虽屡屡南下与官军为敌,但却也保障了大明北方平、滦诸州的安宁,未让蒙古其他诸部趁机而入。避免了数十万百姓陷入战乱,此乃大功也!”

“把总大人真是这么看待我们朵颜三卫的?”苏赫巴鲁与莫日根面面相觊,他们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评价朵颜三卫,不禁有些动容,紧紧的盯着杨林的眼睛。

杨林点点头继续道:“是的。我始终认为朵颜三卫是忠于大明的,只不过是双方误解和仇怨太深,一时半会的难以消解。即便如此,如今在辽东边军中依然有许多来自朵颜三卫的官兵。虽然从军不过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但是混口饭吃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朵颜三卫的人却多数选择从军,这让我很是钦佩和赞赏。”

“把总大人该不会是心口不一,说好话来哄骗我们吧?”莫日根问道。因为长辈们说过,汉人的话最不能相信,要小心他们的阴谋诡计。

杨林微微一笑道:“朵颜三卫这个叫法在大明这边早就没有了,而你们却始终在坚持这个叫法。并且苏赫巴鲁你还特意重申你是世袭的百户,更抱怨若不是因为以前双方发生的战事,你们现在早就是大明的官了。”

“由此可见,你们的心还是在大明这边的。你们今天来叆阳只有三个目的,一是来做客的;二是在蒋川的引荐下来投军的;三是做为敌人来此。二位首领,我说的对吗?”

“这个、这个.......,”苏赫巴鲁把目光转向一边,不断的抚摸着脑门,嚅嚅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

做为朵颜三卫的后人,他始终认为祖上能获得大明世袭百户的官职,是整个家族无上的荣光。但朵颜三卫与大明的历史恩怨却让他不肯轻易的低下头来。

“唉,罢了罢了。咱们本来就是来投军的,何必还要故作高傲的样子?”

莫日根用手一拉苏赫巴鲁的袍子,示意他别端架子了,随后向杨林躬身施礼道:“把总大人所言不差,我等今日确实是来投军的。身为苍狼与白鹿的子孙,竟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所以又怕大人因此蔑视我等,所以出言试探。我二人方才对成祖皇帝的大不敬之罪,还请大人责罚!”

杨林哈哈大笑数声,上前扶起苏赫巴鲁和莫日根道:“成祖他老人家若是知道你们还心系大明,并来投军,断不会责罚尔等。只是以后引以为戒便是。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治军极严,军规也多。若是受不得约束,那就趁早提出来不干!免得伤了和气!”

莫日根和苏赫巴鲁却诚恳的道:“请大人放心,治军极严、军规再多也比我们落草为寇无家可归的日子强。我等弟兄,绝无怨言!”

这时王长水在一旁提醒道:“大人,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还是请各位入营为好,等过后再详谈也不迟!”

杨林闻言笑道:“对对对,王把总所言甚是。这营门前并非详谈之地,还请各位入营!”

“好,既然如此我等也不客气了。所有人入营!”苏赫巴鲁和莫日根向后面的蒙古人招了招手。他俩的年龄其实都不到三十岁,但是常年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让他们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成。

在来叆阳之前,他们对官兵多少还是存了戒心的。现在见杨林语气恳切,并无明朝文武官员常有的傲慢之情,心中的戒备多少放松了一些。

杨林等人转身向营里走,王长水一拍脑门道:“瞧我这记性。竟然把重要的事忘记了。”

张祝却调侃他道:“人老了就是不行。大伙看看王把总,三十岁的年龄八十岁的记性,这以后要是成了家还不得把媳妇搞错喽!”

“去去去,就你小子贫。”王长水笑着推了张祝一下,然后指着那些百姓装束的人向杨林道:“大人,这些人都是我们那边的乡亲,都是硬要跟着来从军的。”

“哦?在家总比吃这碗断头饭要强。而且民间俗话说‘好铁不捻钉,好男不当兵’。他们为和非要从军?”杨林不解的问道。

“大人,我们辽西本来就人多地少,产出贫瘠。再加上这几年年景也不好,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有时候还闹瘟疫和蝗虫。官府的苛捐杂税却多如牛毛,哪管百姓们的死活啊。当初我们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从军混口饭吃。”

王长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继续道:“这次探亲,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我们拿着银子回来了,每天人山人海的来到我们村子,眼巴巴的希望我们能买点米给碗粥喝。可我们要是施了粥,那么家里人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但毕竟都是乡亲弟兄,一点不施舍也不是个事儿,所以我们施了几天粥。结果等我们启程归营的时候,这些人堵着大门口非要跟着来从军。说当兵吃粮就是丢了性命,也好过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等死。所以标下自作主张,便把这些人都收下了。”

“原来如此。”杨林不仅欣慰的道:“我这段日子正发愁如何募兵充实队伍呢,没想到这事竟如此简单的便解决了。王兄,你这算是立了一大功啊!”

“这都是标下份内之事,立功可不敢当!”王长水自幼走南闯北,对于人情世故很有经验。他认为杨林说的这话是客套话,决不能当真。

“王兄此言不妥。有功就是有功,有过就是有过。你此次探亲收获巨大,不仅让我们辽兵有了骑兵,而且还将队伍的人数充实了。这就是有功!”

杨林转首向徐晋道:“平远,过后将王把总的功劳记下,待日后向上面邀功!”

“遵命!”徐晋躬身表示领命。然后给王长水一个表示恭贺的眼神。